
如何善用資訊不對稱設計提問
提問的技術
2025 Aug 26 講師教學
提問的技術
善用「資訊不對稱」設計提問,提升學員的參與度

【問題】: 如何善用「資訊不對稱」設計提問,提升學員的參與度?
【回答】:
一、兩大核心理念:「好奇」與「意外」
1. 好奇:令人驚奇、蘊富趣味 人天生對未知充滿探索慾望。 當提問能帶來一絲懸念或趣味時,學員會自動聚焦。 例如: 「大家知道嗎?同樣是咖啡,A品牌每天能賣出5000杯,但B品牌只賣500杯,差距的原因是什麼?」 ,此時學員會迫不及待想知道背後的答案。
2. 意外: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 好的問題能讓學員覺得合理卻「出乎意料」。 這種「驚訝效應」能有效控制加深學員的印象。 例如: 「在團隊溝通裡,大家覺得是說得多的人影響力大,還是說得少的人?其實研究顯示,懂得傾聽的主管更容易有影響力,為什麼呢?」
二、提問的類型與應用時機
提問的問題可分為四類,可靈活運用於課程的不同階段中:
1. 啟發性問題(單元前) 在課程開頭引發思考,激發動機。
• 例:「如果未來AI取代了80%的例行工作,你覺得最需要留下的能力是什麼?」
2. 情境式問題(單元中) 創造帶入感,讓學員將知識連結到自身的情境。
• 例:「假設你是部門主管,手下員工表現不佳,你會選擇『當眾指正』還是『私下引導』?」
3. 引導性問題(單元中) 幫助學員逐步釐清概念,像是階梯一樣。
• 例:「剛提到員工不投入,你覺得最可能的原因是公司制度、領導風格,還是溝通方式?」
4. 檢核性問題(單元後) 確認學員是否掌握重點,並讓他們總結知識。
• 例:「今天學到的三種激勵方法中,你認為那一個能馬上運用在目前單位中?」
【重點整理】:
•導入內容 (單元前): 用「好奇」或「衝突性數據」吸引注意。
•內容展開(單元中): 用「情境模擬」與「引導問題」維持專注。
•收斂總結(單元後): 用「檢核問題」幫助學員整理與內化。
若能掌握這樣的提問技術,不僅能讓課程更有節奏感,也讓學員從「被動」聽講,轉變為「主動」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