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理論到行動,設計讓顧客願意再回來的每一刻
打造令人感動的服務體驗
2025 Oct 19 服務行銷
打造令人感動的服務體驗
從理論到行動,設計讓顧客願意再回來的每一刻
很榮幸在EMBA雜誌方總編的邀請下,於10月17日在EMBA雜誌「我們學堂」中分享近期點播率很高的主題:「打造令人感動的服務體驗」。 感謝學員們課後給我許多的好評和回饋,但因為許多好友尚未是EMBA雜誌「我們學堂」的會員,因此錯過了這堂課,一直敲碗希望有機會可以再聽我分享。 各位的聲音我聽到了,我就用文字整理這次講座內容的精華,如下:

「服務,不是做事的人,而是做人的事。」這句話,正是感動服務的起點。 企業競爭日益激烈,「服務」早已不只是流程的完成,而是價值的延伸。 真正的服務,不只是滿足需求,更是創造一段能被顧客記住的「體驗」過程。 「感動服務」的核心,就是讓顧客在每一次互動中,都能感受到被理解、被重視和被關懷。
一、從「顧客旅程」出發:服務體驗的設計起點
我們常說「顧客至上」,但要以顧客為中心,就得先走進他的世界。
所謂「顧客旅程(Customer Journey)」指的是:從顧客產生需求、搜尋資訊、做出決策、實際體驗,到售後服務與經營的整個過程。 服務不應該只是企業內部的作業流程,而是顧客體驗的一段旅程。在這段旅程中,每一個接觸點(Touchpoint)都是情緒的開關。 例如:
· 顧客第一次打電話進客服中心,語氣是否被溫柔對待?
· 在餐廳候位時,有沒有人主動關懷、送上一杯開水?
· 在醫院報到時,是否有人幫忙指引方向、減少不安?
因此,企業必須要繪製出完整的顧客旅程和服務藍圖,並思考「在哪一個環節」顧客最需要被安撫、被理解或給驚喜?

二、運用 PZB 模型:縮小五大落差,讓服務體驗更貼心
對企業而言,感動服務的起點是縮小落差,終點是「超越期待」。
PZB (Parasuraman、Zeithaml、Berry)模型指出,服務品質不佳的原因,往往來自企業、員工、顧客這三者間的「五個落差」,包括: Gap1:顧客期望與企業理解的落差
Gap2:企業理解與服務設計的落差
Gap3:服務設計與實際執行的落差
Gap4:實際執行與對外溝通的落差
Gap5:顧客期望與實際體驗的落差
因此,企業必須要能洞察這五個落差,並落實行動來補足這些缺口,滿足甚至超越顧客的期待。
例如,某家醫院發現病人最不滿意的不是醫生的技術,而是等待的不確定感,診所透過設計「即時叫號App」與「候診關懷區」,讓病人知道還有幾號就輪到自己,並提供熱茶與休息區,這樣的改變並沒有花大錢,卻讓病人的焦慮轉為信任。

三、Kano 模式:從滿意到感動的升級設計
Kano 模式提醒我們:顧客的感受分為五層——基本品質、一元品質、魅力品質、無關品質、反向品質。
在此,針對以下這三個比較重要的品質做說明:
● 基本品質(Must-be):有做到顧客不會滿意,但沒做到會被抱怨,如:準時交貨、餐廳乾淨。
● 一元品質(One-dimensional):做得越好,顧客越滿意;做越少,顧客越不滿意,如:上菜速度、客服回覆的效率。
● 魅力品質(Attractive):顧客沒預期會有這服務,出現時會讓人有驚喜。如:個人化關懷、差異化服務 。
舉例來說,一家飯店除了準時整理房間(基本品質)與即時回應需求(一元品質)外,還會在客人生日當天送上一份小蛋糕與祝福(魅力品質),這就是讓人「記得你」的瞬間。
Kano模式強調,滿意來自一致,感動來自驚喜。

四、MOT 關鍵時刻:把瞬間做成永恆的印象
北歐航空總裁 Jan Carlzon 提出的 MOT(Moment of Truth)理論指出:
顧客不會記得整個過程,只會記得「那一個關鍵瞬間」。 這個瞬間,可能是客服接起電話的第一句話、接待人員的一個動作,或售後關懷的一句話。
企業必須要意識到每一次接觸都是顧客的「真實評分」,同時把服務的無形化為有形,服務品質自然提升。

五、峰終理論:設計高峰與完美的收尾
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提出「峰終理論(Peak-End Rule)」:
人們對一段體驗的印象,主要由「最高峰」與「結束時刻」決定。 因此,企業應該重視和設計這兩個關鍵點:
●高峰時刻(Peak):在體驗中創造驚喜與情緒高潮。 例如:海底撈為顧客慶生時,整場服務人員合唱祝福,讓顧客成為舞台主角。
●完美收尾(End):在體驗結束時留下餘韻。 例如:馬來西亞航空在旅程結束前播放乘客的生日影片,並向當事人唱生日快樂歌,讓回程成為回憶的延續。
☆高峰創造驚喜,結尾留下回憶。感動,就是這樣被設計出來的。

結語:行銷是初賽,服務才是決賽。
當服務能觸動人心,顧客就不只是回頭客,更是企業品牌的傳道家。
最後,企業必須掌握這幾個重要定理的意涵:
「顧客旅程」讓我們看見全貌;
「PZB模型」幫助我們修正落差;
「Kano模式」引導我們創造驚喜;
「MOT 」提醒我們關鍵時刻的價值;
「峰終理論」教我們如何留下餘韻。
這樣,我們的服務就不只是流程,而是一場滿足顧客的「心」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