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0
  • 登入
  • 關於廖孟彥
  • 企業培訓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
    • 領導與管理系列課程
    • 體驗式課程【領導饗宴】
    • 簡報架構設計與說服技巧
    • 顧客滿意與客訴處理技巧
    • 顧問式銷售技巧
    • 問題分析與決策思考力
  • 顧問輔導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內部講師團建置
    • 1-1教練諮詢
  • 學習資源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線上課程
    • 著作出版
    • 培訓教具
  • 孟想觀點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講師教學
    • 經營管理
    • 服務行銷
  • 量子維觀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量子領導筆記
    • 量子溝通筆記
    • 量子隨芯筆記
  • 孟幻生活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人生百味
    • 孟饗私廚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註冊
  • 登入
  • 0
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  • 關於廖孟彥
  • 企業培訓
   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 領導與管理系列課程 體驗式課程【領導饗宴】 簡報架構設計與說服技巧 顧客滿意與客訴處理技巧 顧問式銷售技巧 問題分析與決策思考力
  • 顧問輔導
    內部講師團建置 1-1教練諮詢
  • 學習資源
    線上課程 著作出版 培訓教具
  • 孟想觀點
    講師教學 經營管理 服務行銷
  • 量子維觀
    量子領導筆記 量子溝通筆記 量子隨芯筆記
  • 孟幻生活
    人生百味 孟饗私廚
  • 聯絡我們
講師教學
  • 文章總覽
  • 分類
  • 講師教學 (19)
  • 經營管理 (8)
  • 服務行銷 (3)
  • 量子領導筆記 (4)
  • 量子溝通筆記 (1)
  • 量子隨芯筆記 (3)
  1. 首頁
  2. 孟想之道
  3. 為什麼企業一定要有「內部講師」?

為什麼企業一定要有「內部講師」?

2025 Apr 22 講師教學

為什麼企業一定要有「内部講師」?

讓知識留下、讓人才被看見 他們是從傳承到創新的關鍵力量

內部講師制度,不只是「找人上課」,更是企業文化能被複製、知識能被傳承的關鍵。

在企業內部,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既是同仁、又是老師,能把第一線經驗濃縮成課程,將隱性知識轉化為能被複製的 know-how。他們,就是「內部講師」。而在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,以及長期缺工問題,降低知識斷層成為企業現今重要課題之一。因此,內部講師制度早已不只是培訓配角,而是支撐企業轉型、組織學習與文化扎根的核心力量。 

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《人資練功坊》活動,攜手台灣50大上市集團公司指名授課/金牌講師教練 — 廖孟彥(孟老師),解惑「為什麼企業要培養內部講師?」,並分享如何打造企業專屬的講師團隊。

文章出處自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《人資練功坊》活動摘要

企業內部講師的價值與優勢 

與外部講師相比,內部講師來自企業內部,熟悉實務脈絡、理解組織文化、具備即戰力,能將工作經驗轉化為貼近實際的培訓內容,他們的課程更貼近實務,開發速度快,還有助於發掘更多潛力人才。

 📌 內部講師的四大優勢: 

1.高度實務對接:內容即源自第一線經驗,案例真實,學員易產生共鳴。 

2.快速培育與彈性運用:可因應部門需求快速規劃課程,提升培訓靈活度。

3.促進知識傳承:解決資深員工離職導致經驗流失的問題。

4.強化組織認同與文化:授課過程不只是教知識,更傳遞組織價值。

內外部講師的比較與搭配策略 

外部講師擁有廣泛的產業視野與專業方法論,能為企業引入最新趨勢與策略觀點;而內部講師則深耕企業文化,熟悉組織運作,能將第一線經驗轉化為具實戰力、貼近需求的訓練內容。在企業培訓規劃上,內外部講師不是擇一,而是互補。透過搭配使用,既可擴展知識廣度,也能深化學習落地成效。

如何選拔與培養內部講師?三階段打造企業專屬教學團隊 

內部講師不是天生的,而是透過系統化的訓練與資源支持逐步養成,孟老師提供以下建議:

■內部講師兩大選拔方式: 

1.自我推薦:展現熱情與主動性,易培養成教學熱忱。 

2.主管推薦:從專業能力出發,透過培訓激發潛能與信心。 

■一位優質講師應具備的三重角色:講師不只是上台說話,更像是一部教學劇的「編導演」結合 

1.導演:能設定學習目標,理解課程為何存在,會使用如ADDIE模型規劃整體教學設計。

2.編劇:能設計教案、優化教材,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有邏輯、有趣的學習內容。 

3.演員:能透過教學技巧與互動手法,生動呈現內容,讓學習有感、有笑、有收穫。 

【延伸學習:從傳統培訓走向精品課程,內部講師應具備的三個角色與五種表達力】

■三階段打造教學團隊:培養內部講師不是一次培訓就結束,而是長期投資。以下是建議的培養路徑: 

 1.基礎建設:讓他們上得了台

    ■開場、結尾、結構式表達(言之有物、有理、有序、有情、有趣) 

    ■克服怯場、打造上課自信心 

 2.進階實作:寫得出教案、講得出系統 

    ■教學設計力(導演思維)+ 教材開發力(編劇思維)+ 表達技巧(演員思維) 

    ■將自己經驗轉化為可複製的標準流程 

3.組織制度配套:從講師變成資產 

    ■課程盤點 → 教案手冊製作 → 認證制度導入 → 輪訓與回訓設計 

企業要推內部講師制度,從哪開始?孟老師建議從「三大支柱」著手,搭建制度與資源基礎: 

1.課程支柱:盤點核心與職能課程,優先培養這些內容的內部講師。 

2.講師支柱:結合知識萃取與講師訓練,找到專業且願意分享的員工,培養成可授課的講師。 

3.管理支柱:制定講師制度辦法,搭配獎勵、認證、升遷等制度,建立激勵與持續成長機制。 

孟老師:「很多人一開始不覺得自己適合,但只要透過系統化課程激發、示範,他們會發現講師這個角色能讓自己持續成長與被看見。」

舞台與獎勵制度並進 推動內部講師制度 

內部講師制度若要長久推動,除了訓練與教材開發,激勵制度與榮譽設計不可或缺。

以下是企業最常見、也最有效的激勵方式: 

●講師分級制度:銅級、銀級、金級、鑽石講師,對應授課時數與鐘點費 

●點數兌換系統:授課可累積點數,換禮品、出國名額、專屬停車位 

●專屬職銜/名片:例:精英講師、策略講師,印在名片上,給予更多榮譽感 

●教學示範競賽:讓表現優秀的講師被更多人看見,成為內部標竿 

●教師節表揚/月會頒獎:建議邀請企業高階主管參與頒獎,展示高層對制度與員工的重視

結語:讓知識留下,讓人才被看見 

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裡,企業能否穩健前行,關鍵在於是否擁有「讓知識留下來、讓人才站出來」的能力。而內部講師制度,不只是為了解決訓練問題,更是串連經驗、人才與文化的核心關鍵,為企業打造學習文化與人才梯隊的基礎工程。 

了解內部講師培訓→
  • 分享此文章
0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你是誰,比你做什麼更重要

這不是一般的成功學,更像是寫給靈魂一封封的信, 人生體悟的21封信,每一封都像是在與過去的自己及未來的自己,省思、對話。 其中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有感:「當你不知道自己是誰,就只能靠做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。」年紀越大,越能體會這句話的份量。 那些曾經讓人焦慮不已的「職稱、頭銜、KPI」,其實都只是過眼雲煙;真正穩定內在的,是我們對「自己是誰」的清楚認知與完全接納。 韓第被譽為英國的彼得杜拉克,這些文字,就像一位長者給出很到位的提醒:「先搞清楚自己是誰,做什麼才有意義。」

  • 2025 May 04

湧現(Emergence)是什麼?

在大自然中,一群魚如何在沒有指揮官的情況下高速移動、同步轉向,甚至組成防禦陣型?這種現象被稱為「湧現」:當眾多個體互動時,會自然產生出超越單一個體的整體智慧與新行為。

  • 2025 Jun 22

如何與合作廠商談判?

談判是一種「合作」的過程。雙方想談判,往往是因為在利益和需求上有矛盾,希望透過談判來化解。事實上,最好的談判是創造雙贏,一起把餅做大,而不是去分餅,因為把一塊市場的餅拿來對分,只要一方拿得較多,另一方就會覺得好像吃了虧。因此,打破傳統的分餅模式,產生新的合作模式,共同把餅做大,才有機會創造雙贏。 出處:EMBA雜誌

  • 2024 Jul 10

專業不打烊,使命在肩的每一場評核

「當制度成為文化,評核就不再是壓力,而是進步的起點。」 行程再滿,也要履行作為 TTQS 評核委員的責任。 唯有持續學習、精進專業,才能更有底氣地協助企業提升訓練品質、落實人才培育。

  • 2025 Jul 31

顧客生氣了,該怎麼辦?

行銷做得好是初賽,服務才是真正的決賽,而解決客訴是掌握成敗的變化球。當顧客為公司的服務發出「哇」的驚嘆聲時,就表示公司不但在關鍵時刻漂亮得分,解除危機,還因此爭取到新的忠誠顧客。 出處:EMBA雜誌

  • 2024 Jul 10

「理論」和「實務」哪一個重要?

  • 2024 Sep 22

關於廖孟彥

  • 企業內訓
  • 顧問案輔導
  • 1-1教練諮詢

學習資源

  • 線上課程
  • 『教學的王道』著作
  • 『孟想彥語』牌卡

聯絡我們

  • Email: youngrich0928@gmail.com
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園區高鐵南路一段50號10F-2
  • 公司名稱: 秧碩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
  • 統編: 90739985
  • 隱私權政策
COPYRIGHT© 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

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
免費訂閱電子報取得最新內容

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