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從F1電影談跨世代溝通
當心敞開,信任就開始
2025 Jul 31 量子溝通筆記
當心敞開,信任就開始
從F1電影談跨世代溝通




好多年沒看過這麼精彩、過癮又發人省思的電影了, 網路上有很多人發表過觀影心得,但我想以專業講師的角度(哈,職業病)來分享一個我的觀察,就是在酒吧裡的那一場的對話….對兩人影響至深!
從量子力學和周哈里窗的視角,來審視這段對話帶來的深層意涵:
1.旁觀者效應 : 「你參與的方式,會改變你觀察到的現象。」
在F1電影中,當年輕車手帶著懷疑的眼光看待老車手時,兩人的互動停留在表層與防衛中。 但在老車手選擇誠實表達內心感受後,年輕車手的態度改變,也開始分享自己對未來的焦慮。
這正是「旁觀者效應」的體現──人際關係中,你怎麼看對方,會影響對方怎麼回應你。
💡「自我揭露」就是一種主動改變觀察場域的行為,讓彼此進入「非防衛性」的溝通狀態。
2.波粒二象性: 「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堅強與脆弱、理性與感性,不該被單一觀點定義。」
在跨世代溝通中,老一輩常被視為權威、保守,年輕世代則被視為衝動、浮躁。但F1電影告訴我們:當我們願意深入對話,就會發現對方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。 這正如同光既是粒子,也是波。人不是標籤,而是多面體。
跨世代理解的本質,是允許對方展現其「波的面向」,如情感、經驗、價值觀,而非只看見表面的「粒子身份」,如年齡、職稱、成績。
💡跨世代溝通的關鍵,是放下定義,擁抱多重樣貌。
3.量子糾纏 : 「當你與一個人產生深層連結後,無論距離多遠,彼此的影響都不再是單向。」 在電影中,兩位車手因這次的坦誠對話而建立起「看不見的聯繫」。同時,在後續的比賽中,逐漸培養了團隊默契,能感應到彼此的信念與節奏,已經成為一種「量子夥伴關係」。
一旦「頻率對了」,彼此的影響就不再需要靠語言, 真正的團隊合作,不是靠制度,而是靠心靈的同步。
💡自我揭露,能讓兩個原本獨立的個體,產生了心理與情感上的「糾纏」,開始共創更高層次的成果。
【總結:跨世代領導的三個心法】
1. 由資深者先跨出一步
揭露個人的心路歷程或學習失敗經驗,有助於建立共鳴感。例如:談談自己當年剛升主管時的手忙腳亂。
2. 創造「非正式對話場域」
如同電影裡的酒吧場景,非工作場域能激發更多真實的交流。
企業可以安排Mentor制、餐敘對談或午茶交流。
3. 善用「周哈里窗」進行自我檢視與回饋
透過團隊回饋與自我覺察,擴大開放區域,減少盲點與誤解。 如同「周哈里窗」所示,唯有將「隱藏我」轉化為「開放我」,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連結才得以產生。而這樣的轉換,正是從主動的自我揭露開始。
【結語】: 「自我揭露不是脆弱的表現,而是跨世代理解的起點。」
# 你揭露多少,就能靠近多少
#跨越世代,不靠說教,而靠揭露
#當你開始誠實,關係就開始量子糾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