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「系統化教學」,讓你的教學能見林又見樹
2024 Jul 02 講師教學
知識萃取是底層元素,教學技巧是表層技術,懂得系統化教學才是關鍵
平常除了教學外,我個人的興趣就是烹飪,所以我常引用這樣的比喻,一場好的教學就如同一場美食的饗宴。想像一下,身為主廚的你若要端出一桌子的佳餚招待前來的貴賓,你會怎麼開始呢?大致來說,你會經歷以下這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擬定菜單
首先,你是不是會先思考要煮哪幾道菜?這其中是否有你一定放進的拿手菜?
菜色確認後,你將開始進行相關食材的採買,待食材全部買齊後,便會開始分門別類的進行備料,而這些基本備好的料就是每一道佳餚最主要基底,就如同你想要分享的知識內容中最基本構成素材,也就是你想要傳遞的各項「知識點」的集合。
第二階段:烹飪方式
接著,針對不同的食材你必須選用最合適的烹飪方式,例如:煎、煮、炒、炸、燜、燒、燉等,如此才能呈現出這個食材最佳的風味,而不同的烹飪方式也會帶出這食材不同的風味,端看你會幾種烹飪方式,如同你在進行知識分享時所使用的教學技巧一樣,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會帶來不一樣的學習效果,而你能熟悉幾種教學方法呢?
第三階段:擺盤設計
最後,在你將每道菜都烹飪完成後,要用何種器皿盛裝,如何進行擺盤,如何呈現出這道菜的特色,讓人賞心悅目,食指大動,就如同你的準備豐富的內容要如何進行視覺化設計,讓內容重點可以很「吸睛」,能引起大家的關注,讓人一目瞭然。
以上這三個階段,看起來似乎不難,但為何照著做還是不能讓每道菜的色、香、味都俱足呢?
其實,烹飪是一門合併「物理」和「化學」的廣泛知識,一般人很容易注意到食物的「物理現象」,而忽略了「化學因素」在背後所帶來的影響,例如:火侯和時間的掌控對食物所產生的化學變化,就會對口感帶來重大的影響,而油溫、水溫的控制,甚至食材靜置的時間,還有不同材質的烹調器具都會對食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化學變化。
其實教學也是一樣的道理,許多人都很重視要傳達的知識內容,一場教學能給出多少的知識點(物理具象),卻忽略了教學設計(化學反應),反而讓人難以吸收。
「系統化教學」三階段的執行注意事項
不過,也不能過於重視教學技巧而流於獻技,無法讓人體會到知識的內涵,那麼要如何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狀態呢?
關鍵在於你必須懂得「系統化教學」才能達到以終為始、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,我依據以上所談的三階段分別補充在執行時必須要特別注意的事項,如下:
一、菜單 vs 課程設計單
擬定一份菜單的前提是,你必須先清楚來賓的基本背景,例如:
- 性別、年紀和人數,是喜歡清淡還是重口味?
- 吃辣嗎?有什麼不吃的嗎?
- 而你採買的食材,哪些是開胃菜?
- 主菜和副菜是哪幾道?
- 有湯品和甜點嗎?
- 還有你有多少時間可以準備,以及你有多少預算來準備這一餐?
同樣的,再進行知識萃取前,你必須先清楚這些知識要給誰?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嗎?你需要萃取的是哪些知識?不能毫無目的的花時間萃取,這些整理好的「知識點」是要放在開場(開胃菜)?主內容(主菜)?當做案例(副菜)?還是結尾(甜點)?或僅是活絡教學氣氛用的(調味料),還有,你有多少時間可以收集這些素材,這些素材需要額外付費使用嗎?
二、烹飪方式 vs 教學方法
烹飪方式的選擇是能否將食材的美味完美呈現的重要關鍵,但除此之外,廚師對於火侯和時間的掌控更是關鍵因素,而不同烹飪器具的使用也會對食材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,更悠關食物最終風味的呈現。
相同的,課程中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,會影響到課程內容是否讓人容易理解和吸收,同時講師更要能精準的掌控學習現場的狀況,不能只是為了炫技(如:為了遊戲而遊戲),忘了學習的目的,此外,也要搭配合適的教具,讓學習目標更容易達成。
三、擺盤設計 vs 內容視覺化
美食往往講究「內外兼修」,不僅滋味要好,視覺美感也至關重要。食物的呈現方式,既是廚師理念的視覺體現也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,因此,擺盤的方式和器皿的選擇,對於提升料理的豐富性、用餐者的視覺感受和刺激食欲至為關鍵。
所以,課程內容除了要有豐富的知識內涵外,更需要透過版面的美編、排版和配色等視覺化的設計,來創造「吸睛」的效果,要能不斷吸引大家的目光、持續保持好奇和關注,讓教學所要傳達的重點可以快速、明確的讓人記住。
結語:不教,學習也會發生,教學的目的是要促進「有效率」的學習
這就是我所強調的「系統化教學」的必須注意到的相關事項,也是一個完美教學背後的重要關鍵,因為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學習成效,所以教學設計必須要能「以終為始、學以致用」,要重視系統性和連結性,讓每一個階段是環環相扣、前後一致的,而不只是專注在某一個階段,見樹不見林,這樣才能讓學習的歷程達到有效、有趣又有用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