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將經驗化為智慧:知識萃取的力量!
2025 Apr 27 講師教學
將經驗化為智慧:知識萃取的力量!
在知識經濟時代,企業的競爭力,不再只是掌握資訊量的多寡,而是能否快速地把經驗轉化成可複製、可擴散的智慧。
知識萃取的目的就是把藏在每個人腦袋裡、平常說不清楚的「實戰經驗」,轉成大家都能看懂、學會、用得上的智慧資產。
如何將個人或組織內部寶貴的隱性經驗轉化為可傳承的智慧,已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。知識萃取,正是將經驗具體化、結構化,讓智慧得以流動與放大的重要方法。
什麼是知識萃取?
知識萃取指的是: 簡單的說,就是把內部高手的實戰經驗,整理成有條理的知識,讓別人可以學會、照著做,甚至做得更好。也就是系統性地將隱性知識(個人經驗、直覺、技能)提煉、整理、結構化,使其成為可以被他人理解、應用、傳承的顯性知識。
這個過程不只是紀錄,更是一種智慧放大與複製的工程。它的價值,在於讓「少數人會」的經驗,變成「組織裡每個人都能掌握」的實力。
一般來說,知識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:


知識如何流動?
要理解知識的本質與流動方式,我們必須認識這兩個基本理論,從知識金字塔到SECI模型:
1. 知識金字塔:從資料到資訊,再到知識與智慧,每一層都是轉化與提升。
●資料(Data):零散的原始數據,如客戶購買紀錄。
●資訊(Information):經整理有意義的資料,如「40%的客戶選擇A產品」。
●知識(Knowledge):能被理解與應用的資訊,如「針對40%客群推廣A產品」的行銷策略。
●智慧(Wisdom):能做出價值判斷與創新決策的能力,如「預測未來趨勢,設計新產品」。
💡謹記:知識不是資訊堆積而來,而是需要消化、吸收、整合與應用。
2. SECI模型:知識透過社會化、外部化、組合化、內在化不斷流動與擴展。
●Socialization(社會化):透過直接互動、師徒制,將隱性知識在人際間傳遞。
●Externalization(外部化):將隱性知識轉化為文字、圖表或模型。
●Combination(組合化):整理並結合不同顯性知識,形成新的系統或方法。
●Internalization(內在化):透過反覆實踐,把外部知識轉化為個人的隱性技能。
💡謹記:知識不是靜態資產,而是一個動態轉換的循環。組織必須設計機制,讓知識能從「腦袋 到文件,再回到腦袋」,不斷地提升和內化。
什麼經驗值得萃取?


🔖知識萃取的四個層次:道、法、術、器
那麼要如何開始呢?要進行一個完整的知識萃取,一定會先釐清和掌握以下這四個層次,才能讓萃取出來的知識是「見林又見樹」,說明這四個層次的梳理,如下:


🔖具象與抽象的轉換:提煉經驗的關鍵能力
「我要如何將無形的經驗進行轉化呢?」這是企業在進行經驗萃取時共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,其實最實務的做法就是要從具體事件找出共通模式,再抽象成原則,最後再具體化成教材或案例。 因此,知識萃取的高階技術,在於能夠:
●從具體經驗中找出共通模式(如:成功銷售的共同點)
●將這些模式抽象化為原則(如:了解需求先於推銷)
●再重新具象化(如:設計成問句引導流程)

🔖完整的知識萃取運作流程
知識,唯有在流動中發光。每個步驟都像篩砂,層層過濾,最後留下可複製的黃金經驗。
因此,知識萃取要避免停留在表面的故事而讓萃取的內容失焦了,訪談時一定要掌握開放式提問與追問細節的節奏,系統性的進行萃取,流程如下:
1.重現情境 :引導受訪者具體描述當時場景、角色、環境。
2.追溯細節:追問行動步驟、選擇依據、心情判斷等細節。
3.提煉方法:從敘述中辨識出關鍵行為、思維模型、成功要素。
4.促進轉化:將知識整理成教材、標準作業流程(SOP)或案例分享教材。

🔖如何成為一位優秀的知識萃取師
未來能夠萃取、整理並有效傳承經驗的人,將成為組織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。
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知識萃取師,不只是懂得問問題,更需要掌握一套專業的思考、分析與轉化能力。
以下是成為知識萃取師必備的核心能力,包括:
●提問分析能力:能聽的出資訊背後的邏輯與模式。
●領域專業知識:了解特定領域的專有概念與術語。
●總結概括能力:將混亂的敘述梳理成有邏輯的架構。
●懂得教學設計:能將知識轉譯成為易學易用的內容。
知識萃取師既是知識的挖掘者,也是學習設計的建築師,如此才能讓個人智慧成為組織資產,能夠被分享、被應用、被延續。
📖結語
每一段經驗,都是時間贈予的寶藏。
知識若僅停留在個人,終將隨時間流失。
若能用心萃取,這份智慧將超越個人,成為點亮更多人的燈塔。
知識最美的樣子,不是收藏,而是流動、啟發與傳承。 正如
愛因斯坦所說: 「智慧不是儲存資訊,而是能夠運用知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