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0
  • 登入
  • 關於廖孟彥
  • 企業培訓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
    • 領導與管理系列課程
    • 體驗式課程【領導饗宴】
    • 簡報架構設計與說服技巧
    • 顧客滿意與客訴處理技巧
    • 顧問式銷售技巧
    • 問題分析與決策思考力
  • 顧問輔導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內部講師團建置
    • 1-1教練諮詢
  • 學習資源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線上課程
    • 著作出版
    • 培訓教具
  • 孟想觀點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講師教學
    • 經營管理
    • 服務行銷
  • 孟幻生活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人生百味
    • 孟饗私廚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註冊
  • 登入
  • 0
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  • 關於廖孟彥
  • 企業培訓
   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 領導與管理系列課程 體驗式課程【領導饗宴】 簡報架構設計與說服技巧 顧客滿意與客訴處理技巧 顧問式銷售技巧 問題分析與決策思考力
  • 顧問輔導
    內部講師團建置 1-1教練諮詢
  • 學習資源
    線上課程 著作出版 培訓教具
  • 孟想觀點
    講師教學 經營管理 服務行銷
  • 孟幻生活
    人生百味 孟饗私廚
  • 聯絡我們
部落格
  • 文章總覽
  • 分類
  • 講師教學 (15)
  • 經營管理 (9)
  • 服務行銷 (2)
  1. 首頁
  2. 孟想觀點
  3. 從傳統培訓走向精品課程 ,內部講師應具備的3個角色和5種表達能力

從傳統培訓走向精品課程 ,內部講師應具備的3個角色和5種表達能力

2025 May 22 講師教學

從傳統培訓走向精品課程

內部講師應具備的3個角色和5種表達能力

近幾年來企業的講師培訓課程已經從傳統的「內部講師培訓」課程,逐漸轉向「企業精品課程」師資培訓,也就是企業更有目的性的將要傳承的「核心課程」透過內部講師團的知識萃取、教學設計和教材編撰,開發出一套可以讓講師透過教學來傳承知識和經驗的「企業精品課程」。那麼,要如何培養內部講師具備這樣的能力呢?

我將分成兩個培訓重點跟大家分享,一個是:講師「三位一體」的角色定位,另一個是:如何展現五大「言值」的教學表達力。

首先,何謂「三位一體」的角色定位呢?

講師一定要先理解如何扮演好「編」、「導」、「演」這三位一體的角色,說明如下:

角色一:演員 

這是身為講師最基本的要求,指的是講師要能夠像演員般的熟讀劇本、融入情緒,完美的演繹出所屬角色的要求,也就是身為講師必須要能熟悉授課的內容,能清楚的表達要傳遞的理念和知識點,同時具調動學員情緒的感染力,如此才能夠讓學員投入課程的情境中,如果一位講師欠缺這樣的演繹力,將無法順利傳達課程重點,同時吸引學員投入課程中。 

角色二: 編劇 

許多內部講師的授課教材是公司提供的「公版」教材,自己尚無能力開發出一套課程,這樣難免會淪為一位「說書匠」,因為授課教材畢竟不是自己寫的,對內容的理解和認知難免會有落差,而且說別人的案例和故事,情緒也難以自然流露。 因此講師必須成為一位編劇,更進階的學習編撰教材的能力,透過知識和經驗的萃取技巧,能將自己的專業和實務案例編寫成教材,更精準的傳遞相關的知識和技能。

角色三:導演 

「演」而優則「導」,最終講師要能像導演一樣,能夠清楚知道最終想傳遞什麼給觀眾,也才能更明確的要求編劇和演員做到相對應的標準,同時掌控和指導拍攝現場的局面,也就是講師必須清楚教學目標,才能更聚焦教材編寫重點,同時應用適切的教學設計,對於課堂上的突發狀況,也能即時的應對,確保學習成效。 

所以,一位傑出的講師,要能夠在台上「演」,除了要表達流暢外,還必須要有能力先進行「編」,也就是能撰寫課程內容,最後更要能達到 「導」的境界,清楚培訓目的及該如何培訓?能扮演好這「三位一體」的角色,也才能夠真正演繹出一個好的課程。

講師五大「言值」的教學表達力

講師又要如何將這些知識和經驗轉化成讓人容易吸收、有用又有趣的教學內容來達成學習目標?那麼就必須要修煉這五大「言值」的教學表達力,說明如下:

第一、言之有物 

指的是講師的教學內容一定要有「料」,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要有「乾貨」,這也是聽眾最重視的,之前我去大陸上課時,HR的小夥伴曾跟我這麼形容,他說:「有些講師上課的內容『水』太多,吃不飽,學員的滿意度就很低,但也有些講師上課的內容『料』太多,會噎著,學員的滿意度也不高。」。 所以講師的教學內容一定要先有「料」,也就是要有實用豐富的內容讓學員能夠吃得「飽」,接著再來思考要怎樣能讓學員可以「不噎著」,也就是能夠順暢的消化吸收課程內容,而不要本末倒置,成為一位獻技的表演者。 

第二、言之有理 

指的是講師的論述內容必須是要有道理的,論述的觀點是否有學術理論或是研究報告做支持,資料的來源是否有可信度?這也是我個人非常重視的部分,我經常要求學員一定要標示出引用資料的年份和出處,務必讓所陳述的內容要「師出有名」具有公信力。 此外,講師除了要細心求證授課內容外,也一定要能夠萃取出自己的經驗和體悟,形成自己獨特的「觀點」,再逐步架構成理論模型,這樣才有機會成一家之言,也才能更具有影響力。

第三、言之有序 

指的是講師的教學內容邏輯是否清晰、架構是否完整?相信你一定聽過某些成功人士的演講,常常感覺內容很充實、讓人感動萬分,但卻也經常是上課很感動,下課不知道要怎麼動?總感覺有很多地方可以學,但就是無法理出一套可以學習的步驟或方法。 所以,講師必須要將教學內容,能夠深入淺出、有順序的組織起來,讓學員可以快速理解、有步驟的學習,讓教學內容能夠「見林又見樹」,將理論架構和實務作法做完美的整合。 

第四、言之有情 

指的是講師在教學時是否充滿熱情、真情流露,講師畢竟不是一位「說書匠」,更不是一位知識的「搬運工」,講師教學時所展現出來的獨特魅力和熱情,以及分享自身經驗時所流露出來的真情,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,也是別人所模仿不來的,這正是一位講師具有差異化的最大特色。 所以,講師必須認真的萃取出自己獨特的經驗和案例,運用這些故事和案例做為理論的佐證,讓教學過程達到理論和實務並重,既理性又感性的境界。 

第五、言之有趣 

指的是講師能否讓教學的過程充滿趣味,以前我們常說這句話:「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『解惑』也」,這句話到了現代應該要改成,「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『解悶』也」,因為現代人的專注力越來越短,講師的教學內容如果不夠有趣,往往很難吸引學員對課程持續的關注,因此如何運用教學設計讓課程變得有用又有趣,就是講師必須要深入理解和學習的部分了。

所以,講師不是要天生幽默風趣,而是要懂得先將課程中有趣的「梗」透過教學設計事先鋪陳好,就像相聲裡的「抖包袱」一樣,必須先設計進劇本中,上場時只要依照劇本從容的演出,自然就可以讓課程增添許多預料中的趣味了。  

【延伸閱讀】不必天生幽默,講課也可以很有趣

結語 

要做到1+1>2,這個「+」指的就是培訓,企業若能讓內部講師清楚這三位一體的角色定位,進行有計畫的培育,提升講師五個具言值的教學表達力,同時能理解「知識萃取、教學設計和訓練成效」之間的重要關連,便能更針對性的研發和設計出企業專屬的「精品課程」,讓企業的知識和經驗可以傳承,培育更多的人才,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
  • 分享此文章
0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如何與合作廠商談判?

談判是一種「合作」的過程。雙方想談判,往往是因為在利益和需求上有矛盾,希望透過談判來化解。事實上,最好的談判是創造雙贏,一起把餅做大,而不是去分餅,因為把一塊市場的餅拿來對分,只要一方拿得較多,另一方就會覺得好像吃了虧。因此,打破傳統的分餅模式,產生新的合作模式,共同把餅做大,才有機會創造雙贏。 出處:EMBA雜誌

  • 2024 Jul 10

用「生態說」談企業生存之道!

博士班的教授在課堂上分享了這段話: 「恐龍的集體滅絕,不是牠不夠聰明或努力,天擇而已!」 接著,說了很發人省思的一段話: 「企業的生態環境主宰著企業的發展與生死,以長時間、寬視野的角度來看,不難發現,企業間的競爭優勢只是假象。換言之,不是企業很優秀,而是剛好被環境選中。」這段話的核心意思是....

  • 2024 Nov 08

全球科技八巨頭<讀後心得>

<全球科技八巨頭>讀後心得:運用「孫子兵法」的策略分析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研究中、西方在管理上的同與異, 今天上課的指定讀本,運用[孫子兵法] 中的五因子方法 來做企業的競爭策略的分析,我覺得很適用,分享如下: 1. 道(理念與價值) 2. 天(時機與市場環境) 3. 地(地域優勢與市場基礎) 4. 將(管理團隊與領導力) 5. 法(管理制度與創新文化) 根據五因子分析,BATH 和 GAFA 在戰略和管理模式上體現了明顯差異:

  • 2024 Oct 26

職業講師的三大量子力

一、波粒二相性:講師即是內容,也是能量場 量子物理指出,微觀粒子同時具有「波」與「粒」的性質。這就像講師的角色: • 「粒子」代表知識的傳遞、教材的結構、論述的邏輯,這是講師的內容輸出。 • 「波動」象徵情緒感染力、語調節奏、現場氛圍的共鳴,是講師的頻率輸出。 👉 應用在教學上: 一位職業講師,不僅是內容的「知識載體」,更是情境與情緒的共振者。 你的眼神、語調、停頓、身體語言,都是「波動」在教室中擴散的方式。

  • 2025 Jul 01

將經驗化為智慧:知識萃取的力量!

在知識經濟時代,企業的競爭力,不再只是掌握資訊量的多寡,而是能否快速地把經驗轉化成可複製、可擴散的智慧。 知識萃取的目的就是把藏在每個人腦袋裡、平常說不清楚的「實戰經驗」,轉成大家都能看懂、學會、用得上的智慧資產。

  • 2025 Apr 27

你是誰,比你做什麼更重要

這不是一般的成功學,更像是寫給靈魂一封封的信, 人生體悟的21封信,每一封都像是在與過去的自己及未來的自己,省思、對話。 其中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有感:「當你不知道自己是誰,就只能靠做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。」年紀越大,越能體會這句話的份量。 那些曾經讓人焦慮不已的「職稱、頭銜、KPI」,其實都只是過眼雲煙;真正穩定內在的,是我們對「自己是誰」的清楚認知與完全接納。 韓第被譽為英國的彼得杜拉克,這些文字,就像一位長者給出很到位的提醒:「先搞清楚自己是誰,做什麼才有意義。」

  • 2025 May 04

關於廖孟彥

  • 企業內訓
  • 顧問案輔導
  • 1-1教練諮詢

學習資源

  • 線上課程
  • 『教學的王道』著作
  • 『孟想彥語』牌卡

聯絡我們

  • Email: youngrich0928@gmail.com
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園區高鐵南路一段50號10F-2
  • 公司名稱: 秧碩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
  • 統編: 90739985
  • 隱私權政策
COPYRIGHT© 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