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0
  • 登入
  • 關於廖孟彥
  • 企業培訓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
    • 領導與管理系列課程
    • 體驗式課程【領導饗宴】
    • 簡報架構設計與說服技巧
    • 顧客滿意與客訴處理技巧
    • 顧問式銷售技巧
    • 問題分析與決策思考力
  • 顧問輔導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內部講師團建置
    • 1-1教練諮詢
  • 學習資源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線上課程
    • 著作出版
    • 培訓教具
  • 孟想觀點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講師教學
    • 經營管理
    • 服務行銷
  • 量子維觀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量子領導筆記
    • 量子溝通筆記
    • 量子隨芯筆記
  • 孟幻生活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人生百味
    • 孟饗私廚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註冊
  • 登入
  • 0
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  • 關於廖孟彥
  • 企業培訓
   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 領導與管理系列課程 體驗式課程【領導饗宴】 簡報架構設計與說服技巧 顧客滿意與客訴處理技巧 顧問式銷售技巧 問題分析與決策思考力
  • 顧問輔導
    內部講師團建置 1-1教練諮詢
  • 學習資源
    線上課程 著作出版 培訓教具
  • 孟想觀點
    講師教學 經營管理 服務行銷
  • 量子維觀
    量子領導筆記 量子溝通筆記 量子隨芯筆記
  • 孟幻生活
    人生百味 孟饗私廚
  • 聯絡我們
講師教學
  • 文章總覽
  • 分類
  • 講師教學 (17)
  • 經營管理 (8)
  • 服務行銷 (2)
  • 量子領導筆記 (3)
  • 量子溝通筆記 (1)
  • 量子隨芯筆記 (2)
  1. 首頁
  2. 孟想之道
  3. 晉升領域專家之路!打破「知識分享者」的2大迷思

晉升領域專家之路!打破「知識分享者」的2大迷思

2024 Jul 02 講師教學
內容目錄
  1. 第一個問題:花時間、沒好處?
    1. 第一個好處:自我成長
    2. 第二個好處:教學相長
    3. 第三個好處:利人利己
  2. 第二個問題:被模仿、被取代?
    1. 第一,趨勢為王、未來已來
    2. 第二,有知識不等於有力量
  3. 結語:人生不只是贏得比賽、更要幫助別人一起完賽
「左思右想不知道是否該把自己的知識給分享出去?」

你一定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擾,很想跟別人分享你的專業知識或寶貴經驗,但心中又難免會存在這樣的疑問,這是我經常會聽到想成為知識分享者的矛盾心情,其實探究這個疑慮背後的原因,不外乎是擔心以下這兩個問題:

問題一:花時間、沒好處

花了這麼多時間來整理自己的知識,但分享出去又不一定有收費,對自己並沒有帶來直接的好處,而且別人也不見得會感謝你,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,還是有時間再來做好了。

問題二:被模仿、被取代?

自己雖然很願意將知識分享出去,但擔心萬一被別人模仿了,這樣會不會反而威脅到自己,失去原本的優勢,甚至因此而被取代呢?所以還是自己先留一手比較好。

不可否認,以上這兩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,但身為一位資深的知識分享者,我一直很認同這句話:「『分享』才能讓你成為真正的專家。」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?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?針對這兩個問題,我想用另一個角度來跟你分享。


第一個問題:花時間、沒好處?


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,要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或實務經驗整理出來,然後再有系統的分享給別人,這背後的確是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心思,不過也正因為如此,當你在做知識整理或是將知識分享出去的同時,其實自己也能得到以下三個好處:

第一個好處:自我成長

有能力成為一位知識分享者,一定是在某個領域的專業受到大家的肯定,但「給人一杯水、要先有一桶水」,要能夠將這些知識整理好去分享或教導別人,那又是另一個課題了。

換言之,為了要能夠有系統地做知識分享,自己的專業程度就必須要從「工」提升到「匠」再到「師」的境界,這樣才有資格去教人,也就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能只是「熟」,而是要能提升到「精」,最後再到「通」的境界,唯有對自己的專業達到「融會貫通」的境界,才有資格當人師,而在這個自我提升和修煉的過程中,相對的也增長了自己的知識肌肉,讓自己得到成長,收獲最大的其實是自己。

第二個好處:教學相長

當知識分享者在傳授或分享知識的過程中,一定會聽到一些不同的意見和聲音,因為聽眾也有可能是這個領域的專家,對某些內容的理解和觀點可能有所不同,透過大家的意見回饋可能因此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「知識盲點」,提升了我們的視野,或是因此補足了自己未察覺的「知識缺口」。

我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就經常有這樣的體會,尤其是屬於軟實力方面的知識,往往能從學員所提出的問題,或是分享的案例中得到新的啟發,提升了我對原有知識的廣度和深度,所以更正確地說,分享其實不是教導,反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學習,因為分享的過程也正是知識分享者能再次學習的過程。

第三個好處:利人利己

古人有云,君子有「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」三不朽,「立德」,即樹立高尚的道德、「立功」,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、「立言」,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。佛法裡也有將佈施分為「財佈施、法布施和無畏佈施」三個境界,而所謂的「法佈施」指的是講經、印經並結緣給他人,勸人向善、給人力量,讓人長智慧。

換句話說,如果可以把自己實踐有成的經驗或心得,透過文字或教導傳承下來,不但可以幫助他人,自己也能獲得尊重,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專家,未來也將獲得更多被肯定和推薦的機會,讓自己更上層樓,甚至能將知識變現,在幫助別人的同時,也成就了自己。

第二個問題:被模仿、被取代?


那麼無私的分享是否就容易被模仿,反而成就了他人,最終讓自己被取代了呢?

其實如果你擔心因此被超越的話,那麼更需要有以下這兩個認知:

第一,趨勢為王、未來已來

面對當今知識經濟與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,一味的堅守舒適圈,最終也將會面臨被趨勢所淘汰的命運,因為我們都必須面對這個事實:知識會折舊、經驗會落伍、技術會汰換,所以唯有透過分享才能不斷更新和充實自己的知識內涵,提升自己的知識層次和視野,也才能不被這瞬息萬變的年代所淘汰。

第二,有知識不等於有力量

我身為一位知識分享者,很清楚的知道「知道和做到是兩個世界」,知識本身其實並不具備力量,知識是必須靠「實踐」才會產生力量,而透過分享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你所傳遞的知識,讓這個知識有更多被實踐的機會,如此便能產生更多具體的成果,也更能夠證明這個知識所帶來的價值和力量。

所以,其實別擔心你的專業會因此被抄襲,你應該擔心的是,他們不想再抄襲你,如同我常提的這句話「始終模仿、無法超越」,只要你能夠持續分享,必定也會不斷的成長和精進,相對的也就能擁有更多知識的力量,所以你要超越的人其實是自己。

結語:人生不只是贏得比賽、更要幫助別人一起完賽

最後,我認為身為一位知識分享者還有一個很類似「畢馬龍效應(Pygmalion Effect)」的好處,就是當大家都很期待你的分享時,基於這樣被期待的壓力,反而能轉換成動力,把自己的潛能給激發出來,讓自己的知識肌肉更強大,也因此得到智慧的增長。

所以,成功的新典範是「不在你贏過多少人,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」。你幫過的人愈多,服務的地方愈廣,成功的機會就愈大。

  • 分享此文章
0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教學,是一場頻率的修行

今天,刻意放下手邊的忙碌與輸出,把自己交還給自己。不是因為累了,而是~ 因為我明白:「真正持續穩定的輸出,來自內在能量不斷的提升。」 在持續輸出的過程中,我愈來愈清楚: 真正能影響生命品質的,不是外在成就,而是內在意識的頻率狀態。

  • 2025 Jun 14

你是誰,比你做什麼更重要

這不是一般的成功學,更像是寫給靈魂一封封的信, 人生體悟的21封信,每一封都像是在與過去的自己及未來的自己,省思、對話。 其中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有感:「當你不知道自己是誰,就只能靠做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。」年紀越大,越能體會這句話的份量。 那些曾經讓人焦慮不已的「職稱、頭銜、KPI」,其實都只是過眼雲煙;真正穩定內在的,是我們對「自己是誰」的清楚認知與完全接納。 韓第被譽為英國的彼得杜拉克,這些文字,就像一位長者給出很到位的提醒:「先搞清楚自己是誰,做什麼才有意義。」

  • 2025 May 04

提問的技術

【問題】: 如何用「資訊不對稱」設計提問,提升學員的參與度? 【回答】: 一、兩大核心理念:「好奇」與「意外」 1. 好奇:令人驚奇、蘊富趣味 人天生對未知充滿探索慾望。 當提問能帶來一絲懸念或趣味時,學員會自動聚焦。 例如: 「大家知道嗎?同樣是咖啡,A品牌每天能賣出5000杯,但B品牌只賣500杯,差距的原因是什麼?」

  • 2025 Aug 26

與宇宙同頻的領導與成長

在量子力學中,宇宙並非如我們日常看到的穩定機械,而是充滿不確定性與可能性的能量場。 微觀世界的粒子同時展現「波」與「粒子」的雙重性質,其行為會受到外界觀測、能量交換與共振頻率的影響。 這代表——你的行為、意圖與情緒,其實都在改變你與世界的互動結果。

  • 2025 Aug 12

如何與合作廠商談判?

談判是一種「合作」的過程。雙方想談判,往往是因為在利益和需求上有矛盾,希望透過談判來化解。事實上,最好的談判是創造雙贏,一起把餅做大,而不是去分餅,因為把一塊市場的餅拿來對分,只要一方拿得較多,另一方就會覺得好像吃了虧。因此,打破傳統的分餅模式,產生新的合作模式,共同把餅做大,才有機會創造雙贏。 出處:EMBA雜誌

  • 2024 Jul 10

團隊協作的五個成功關鍵!

#你是用專業在領導人、還是領導一群專業的人? 這是我很有感的一集: 規則是黑湯匙和白湯匙各自組成一個團隊來對抗,團隊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一100份的料理給100位評審試吃後做出選擇,得分數較少的隊伍全員淘汰。 第一輪的比賽是黑湯匙的團隊生存下來: 觀察整個過程不難發現,領導者是致勝的關鍵。因為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廚,要如何整合團隊成員的戰力,考驗的就是領導者的智慧。

  • 2024 Oct 06

關於廖孟彥

  • 企業內訓
  • 顧問案輔導
  • 1-1教練諮詢

學習資源

  • 線上課程
  • 『教學的王道』著作
  • 『孟想彥語』牌卡

聯絡我們

  • Email: youngrich0928@gmail.com
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園區高鐵南路一段50號10F-2
  • 公司名稱: 秧碩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
  • 統編: 90739985
  • 隱私權政策
COPYRIGHT© 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

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
訂閱獲得我的最新內容與免費取得電子書

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