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0
  • 登入
  • 關於廖孟彥
  • 企業培訓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
    • 領導與管理系列課程
    • 體驗式課程【領導饗宴】
    • 簡報架構設計與說服技巧
    • 顧客滿意與客訴處理技巧
    • 顧問式銷售技巧
    • 問題分析與決策思考力
  • 顧問輔導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內部講師團建置
    • 1-1教練諮詢
  • 學習資源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線上課程
    • 著作出版
    • 培訓教具
  • 孟想觀點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講師教學
    • 經營管理
    • 服務行銷
  • 量子維觀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量子領導筆記
    • 量子溝通筆記
    • 量子隨芯筆記
  • 孟幻生活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人生百味
    • 孟饗私廚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註冊
  • 登入
  • 0
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  • 關於廖孟彥
  • 企業培訓
   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 領導與管理系列課程 體驗式課程【領導饗宴】 簡報架構設計與說服技巧 顧客滿意與客訴處理技巧 顧問式銷售技巧 問題分析與決策思考力
  • 顧問輔導
    內部講師團建置 1-1教練諮詢
  • 學習資源
    線上課程 著作出版 培訓教具
  • 孟想觀點
    講師教學 經營管理 服務行銷
  • 量子維觀
    量子領導筆記 量子溝通筆記 量子隨芯筆記
  • 孟幻生活
    人生百味 孟饗私廚
  • 聯絡我們
經營管理
  • 文章總覽
  • 分類
  • 講師教學 (19)
  • 經營管理 (8)
  • 服務行銷 (3)
  • 量子領導筆記 (4)
  • 量子溝通筆記 (1)
  • 量子隨芯筆記 (3)
  1. 首頁
  2. 孟想之道
  3. 「理論」和「實務」哪一個重要?

「理論」和「實務」哪一個重要?

2024 Sep 22 經營管理

「理論」和「實務」哪一個重要?

每次在與企業進行課前溝通時,我常聽到這樣的建議: 「老師,能否少談一些理論,多分享一些實務經驗呢?」 我總是微笑著回答:「當然可以!」 接著,我會問:「你們知道理論是如何產生的嗎?」 在這週的管理專題課程中,教授帶領我們討論了多位管理大師的觀點,並提出了幾個核心的問題:

 • 什麼是理論?

 • 理論是如何建構的? 

 • 什麼是好理論? 

 • 理論與實務如何相輔相成?

這些問題也是我經常在課堂上討論的,彙整管理大師的觀點,我總結如下: 

一、理論的本質:
  • 理論是一種解釋與預測現象的工具,它為我們理解這個複雜世界提供了結構和框架。
  • 亨利·明茨伯格(Henry Mintzberg)指出,理論是對現實的「簡化與抽象」,幫助我們從複雜的現象中抓住關鍵本質。 好的理論通常經過系統性的研究,基於數據和模型來檢驗假設,從而得出具有預測性的結論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二、實務的核心: 

  • 實務是具體的行動與決策過程,著重解決現實中的問題。 
  • 彼得·杜拉克(Peter Drucker)強調,管理實務就是「將知識轉化為有效行動」,並且隨時應對變化的環境。 實務則是依賴於經驗、直覺和情境判斷,強調靈活應變和適應能力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三、理論與實務的互補性: 

  • 理論與實務看似各自獨立,它們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。 
  • 理論為實務提供框架與指導,而實務則驗證、修正並豐富理論。 
  • 如明茨伯格所言:「沒有實務的理論是空洞的,沒有理論的實務是盲目的。」
同理在教學中,我經常強調:「理論是林,案例是樹。好的教學應能見林又見樹,兩者缺一不可。」
延伸閱讀:掌握「系統化教學」,讓你的教學能見林又見樹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四、好理論的萃取過程:

在此,為了能更好地理解理論如何從實務中提煉而來,我想引用戴維·科爾布(David Kolb)提出的體驗學習理論(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)來做說明,學習是一個循環過程,涵蓋以下四個階段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1.具體經驗:這是學習的起點,是指個體的實際參與。例如,一個人在參加烹飪課程時,親自動手做菜,這是獲得經驗的第一步。 

2.反思觀察:在這個階段,個體會對自己的經驗進行反思,思考成功與不足之處。例如,這個人可能會反思哪道菜做得最好,有哪個部分還需要再改進。

3.抽象概念化:經過反思,個體開始將經驗進行總結,形成概念和理論。例如,可能會總結出一些烹飪的技巧,例如,要如何控制火候、調料的搭配技巧等。 

4. 主動實驗:最後,個體會將這些抽象概念應用到新的情境中,持續進行實驗和驗證。例如,這個人在下一次烹飪時會應用所學的技巧,檢驗它們是否有效。 

這個循環過程清楚地展示了理論是如何從實務中萃取,並且通過實踐、不斷驗證和完善,最終才成為被認可的好理論。   

最後,我綜合相關學者的觀點,整理一個「好的理論」應具備以下的特徵: 

1.可證偽性:理論應該能夠被檢驗,並在某些條件下能夠被證明為錯誤(Karl Popper)。 

2.解釋力與一致性:理論應該能有效解釋現象,並在邏輯上保持一致(Thomas Kuhn)。 

3.實用性與應用性:理論應該能指導實踐,並在真實情境中具有應用價值(Peter Drucker)。 

4.簡潔性與靈活性:理論應該簡單易懂,並能夠適應不同的情境需求(James March)。 

5.學習與改進:理論應促進學習,並能夠隨著實踐不斷改進(Chris Argyris)。 

6.反映現實的複雜性:理論應該充分考慮現實的多樣性與複雜性(Henry Mintzberg)。 

7.演繹法與歸納法的結合:好的理論既應能從現有理論推導具體結論(演繹法),又應能從經驗中總結出新的知識(歸納法),並不斷反饋更新。   

這些特徵共同構建了理論的基礎,幫助我們理解、應用並不斷改進理論,使其在學術和實務中具備持續的價值。 所以,「理論」和「實務」哪一個重要?你應該會有更清晰的觀點了吧!

  • 分享此文章
0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講師的成長之道:從業、敬業,到樂業

作為一位【職業講師教練】與【教學私董的引路人】,我的日常工作,不只是站在講台授課,也是陪伴許多正在走上「講師之路」的教學者們。 ——無論你是剛起步的講師、已具基礎的專業者,或是希望將知識轉化為影響力的專家,我都能深刻體會,你心中一定問過自己這三個問題: 我適合當講師嗎? 講師是一份可以長久發展的職涯嗎? 如果要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講師,我該怎麼開始?

  • 2025 Sep 20

內部講師的大願力

內部講師成長的三個歷程:【從業—>敬業—>樂業】 【從業】 在企業裡擔任內部講師,對很多人來說,一開始並不是出於自願,而是被公司指派的任務,這正是所謂的 「從業」。 你可能接到任務通知:「你來上這堂課」、「請整理你工作的 SOP 和新進同仁分享」,在還來不及說「我不行」之前,身分就已經轉換了。 但也就是在這個「不得不接受」的過程中,我們開始有了轉變。當你發現自己的經驗,能幫助一位新同事少犯一次錯;當你發現自己整理出的方法,可以讓團隊工作更有效率,這時你會發現,這不只是一份任務,而是一份責任。 這就是 「敬業」 的開端。

  • 2025 Jul 10

點燃學員期待的起手式,講師超吸睛自我介紹的2大關鍵技巧

  • 2024 Jul 02

掌握「系統化教學」,讓你的教學能見林又見樹

  • 2024 Jul 02

顧客生氣了,該怎麼辦?

行銷做得好是初賽,服務才是真正的決賽,而解決客訴是掌握成敗的變化球。當顧客為公司的服務發出「哇」的驚嘆聲時,就表示公司不但在關鍵時刻漂亮得分,解除危機,還因此爭取到新的忠誠顧客。 出處:EMBA雜誌

  • 2024 Jul 10

打造令人感動的服務體驗

很榮幸在EMBA雜誌方總編的邀請下,於10月17日在EMBA雜誌「我們學堂」中分享近期點播率很高的主題:「打造令人感動的服務體驗」。 感謝學員們課後給我許多的好評和回饋,但因為許多好友尚未是EMBA雜誌「我們學堂」的會員,因此錯過了這堂課,一直敲碗希望有機會可以再聽我分享。 各位的聲音我聽到了,我就用文字整理這次講座內容的精華,如下:

  • 2025 Oct 19

關於廖孟彥

  • 企業內訓
  • 顧問案輔導
  • 1-1教練諮詢

學習資源

  • 線上課程
  • 『教學的王道』著作
  • 『孟想彥語』牌卡

聯絡我們

  • Email: youngrich0928@gmail.com
  • 地址: 桃園市大園區高鐵南路一段50號10F-2
  • 公司名稱: 秧碩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
  • 統編: 90739985
  • 隱私權政策
COPYRIGHT© 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

廖孟彥|最懂企業培訓的專家

免費訂閱電子報取得最新內容

訂閱